【開放崛起五大行動】拓口興岸:暢通內外連接通道
來源:長沙集星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 時間:2018-01-03

湖南搶抓“長江經濟帶建設”和“一帶一路”機遇,統籌規劃港口開發建設和水運發展,著力推進湖南黃金水道建設。圖為長沙新港碼頭。
長沙新港三期和岳陽城陵磯新港二期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通關一體化、單一窗口等服務機制舉措強力推進,臨空產業、現代航運物流、保稅貿易等產業加快發展……
在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指引下,湖南大力實施“拓口興岸”,加快口岸布局,完善口岸功能,改善通關環境,降低物流成本,為開放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供全方位、多層次、高質量的口岸支撐。
提高通關效率 為外貿企業減負提速
2017年8月7日,中國(湖南)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準版首票出口報關單申報測試成功,并實現貨物通關放行。這標志著“單一窗口”國家標準版在長沙率先試點成功。
“單一窗口”平臺的啟用,能有效縮短貨物申報時間,提高通關效率,實現一個門戶入網、一次認證登錄和一站式通關服務,可為用戶減少30%以上的關檢重復申報項目,每票出口貨物可節省2-4個小時的通關時間,每票進口貨物可節省7-10個小時的通關時間。
“‘單一窗口’平臺啟用以后,辦理報關手續,再也不需要帶著材料在口岸大廳到處找窗口了。”足不出戶便實現“秒通關”,湖南西聯捷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可對此連連稱贊。
近年來,湖南堅持高位推動,強力推進通關一體化、單一窗口、外貿綜合服務體等服務機制舉措,不斷提高全省國際貿易便利化水平,為外貿企業減負提速。
截至2017年12月29日,湖南地區累計通過標準版報關10217票、報檢860票,合計申報11077票。全省通過標準版申報的進出口貨物總值約98億元人民幣,進出口國際貿易企業1388家。全省外貿“破零倍增”企業超過1800家,新增進出口額占外貿總量的40%。
推進港口建設 形成通江達海新優勢
仲冬時節,在長沙新港碼頭,只見貨運車輛有序進出,貨輪依次?,堆場與岸邊多臺起重機正在裝船卸載貨物。湖南的瀏陽煙花、汽車零配件、化工產品等貨物,從這里走向世界各地。
長沙新港是全國內河28個主要港口之一,處在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的腰部位置的關鍵節點,是湖南省重要的外貿進出口通道。2017年1至11月,長沙新港共完成貨物吞吐量650萬噸,同比增長36%,其中集裝箱吞吐13.9萬標箱,同比增長31.1%,件雜散貨吞吐372萬噸,同比增長40%。
長沙新港一、二期工程建成投產后,現代化程度已初具規模。三期工程規劃建設六個2000噸級(兼顧3000噸級)碼頭泊位,其中挖入式港池一個,可實現24小時全天候作業,以適應糧食類貨物需要;鐵路專線進港,可實現水鐵聯運,大大提升港口的貨源輻射能力;同時,還將在湖南首次啟用滾裝多用途泊位,填補湖南汽車水上運輸通道的空白,適應湖南汽車工業的發展需要。
目前,長沙新港三期南片區正如火如荼建設中,力爭2019年三期工程全面建成。“三期工程完成后,長沙新港將邁入‘千萬噸級’港口,年吞吐能力達到1200萬噸,實現集進出口集裝箱、大宗件雜貨、滾裝、散貨裝卸運輸于一體,‘水鐵’無縫對接的現代化‘黃金港口’。”湖南長沙新港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唐忠良介紹。
在岳陽,總投資11.8億元的城陵磯新港二期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預計2018年底一、二期合計吞吐能力將達到80萬標箱。這個通江達海的深水良港,已成為湖南走向世界的出?。
近年來,湖南搶抓“長江經濟帶建設”和“一帶一路”機遇,統籌規劃港口開發建設和水運發展,著力推進湖南黃金水道建設,重點推進湘江二期、沅水、澧水等高等級航道和岳陽港城陵磯港區二期、長沙港霞凝港區三期等“一江一湖四水”重要港口碼頭建設。同時,通過不斷推進港口資源整合,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加快形成湖南通江達海新優勢,把港口建設與現代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有機結合起來,科學引導貨源向重點港口集中,帶動全省水運加快發展,為外向型經濟發展提供有利支撐。
完善立體口岸體系 暢通通達全球通道
2017年12月2日,湖南首條國際全貨機定期航線——“長沙-胡志明”貨運航線正式開通。航班去程以輸出湖南名優特產品為主,將為湖南產品開拓東盟市場開辟一條空中快速走廊;回程則以輸入越南優質海鮮產品、水果等為主。
相比以前須通過廣西東興口岸邊貿零關稅陸路入境的方式,“長沙-胡志明”貨運航線的開通,可有效擴大直接進口,并實現增加關稅收入、縮短運輸時間、保障食品安全,在長沙形成東南亞進口海鮮集散中心。該航線填補了湖南國際全貨機航線空白,有效促進全省口岸經濟和臨空產業發展。
這是湖南不斷完善開放發展平臺、暢通擁抱世界通道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湖南搶抓中部崛起、“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等機遇,中部內陸口岸開放建設取得長足發展,開放平臺數量增加,對外通道不斷暢通,為開放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湖南口岸按照“內建平臺、外暢通道、優化通關、服務開放”的思路,開放建設口岸、口岸作業區、特殊監管區域等各類口岸功能平臺20多個,開通70多條國際(地區)航線、多條江海航線和湘歐班列。
2017年以來,長沙臨空經濟示范區成功獲批,黃花綜保區封關運行,郴州出口加工區升級為綜合保稅區;湘歐快線開通了7條常規線路,國際航空貨運專機正式開通,湖南水陸空通達全球,開放通道不斷健全。